吕正操:(1)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走出的开国上将
铁血丹心 岁月峥嵘——纪念开国上将吕正操同志(1904年1月4日—2009年10月13日)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,他的一生跨越世纪沧桑,始终与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紧密相连,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。
铁血丹心 岁月峥嵘——纪念开国上将吕正操同志(1904年1月4日—2009年10月13日)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,他的一生跨越世纪沧桑,始终与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紧密相连,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。
2009年10月13日,开国上将吕正操在睡梦中安详离世,享年106岁,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位离去的,也是最长寿的一位。
2009年10月13日,北京301医院外的槐树已经落叶,一张特殊的遗像被摆在灵堂中央。照片里的吕正操神情平和,背面却写着一句俏皮话:“一百零六,追平宋夫人。”守灵的吕彤岩轻轻念出这行字,来吊唁的老战友忍不住相视一笑——将军走完整整一百零六个年头,与宋美龄的寿数
1975年12月的一天夜里,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灯光昏暗,输液瓶里滴声清晰。周恩来睁开眼,看向窗外的寒星,声音极轻:“长江那条索道,我还是没坐成。”值班护士一怔,随即明白他在说什么,又不敢接口。这句听似随意的话,其实压在他心头二十多年。
1991年5月23日凌晨,北京首都机场的候机大厅灯火通明。86岁的吕正操坐在轮椅里,外套翻领压得很平,左手握着护照,右手掌心紧紧包着一只牛皮信封——邓颖超两天前亲笔写好的信。工作人员不停催促登机,他却一再回头张望,好像要把祖国的夜色多记几眼再起飞。
“我就是国民党和日本人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。”1995年沈阳干休所病房内,91岁的高崇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出这句话时,监护仪的绿色波纹突然剧烈跳动。
1937年9月,河北涿县西边的玉米地快熟了。吕正操站在村头老槐树下,军帽檐压得低低的,能看见帽徽在汗里泛着暗光。他手里攥着电报,纸角被手指搓得发毛——刚收到的情报说,他手下三营在琉璃河附近跟鬼子打起来了,情况不妙。
9月3日,傅英作为老兵代表在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,穿的就是这件军装。当天,原计划凌晨5点起床集合,但心情激动的傅英早早就穿戴整齐,准备出发。观礼归来,傅英感慨:“在天安门城楼上,习近平总书记同我亲切握手,这是总书记对我们老兵的关心和爱护啊。”
9月6日上午,北京海淀,走进102岁的八路军老兵傅英(见图,本报记者徐雷鹏摄)家中,一件老军装格外引人注目。金色勋章挂满衣襟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“1991年7月的洛杉矶清晨,你怎么还是这么黑?”张学良一边拉开门,一边用东北口音半打趣地招呼老友吕正操。距离西安事变后的那声“再见”已过去整整五十四年,推门的瞬间,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对视良久,气氛像北满冬夜的炉火一样,先是噼啪作响,随后渐渐升温。